冬至|冬至阳生春又来
日期:2023-12-22  发布人:计算机工程学院 

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第二十二个节气。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为“冬节”,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这一天白昼时间最短,黑夜最长。在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古时候,漂泊在外的人到了这个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,所谓“年终有所归宿”。古时有“冬至一阳生”之说,即从冬至这天开始,阳气慢慢开始回升。这一说法也符合天文现象。



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《清嘉录》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。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是上天赐予的福气,。汉朝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例行放假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。

一、吃饺子 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,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。吃饺子,又称吃“捏冻耳朵”,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。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,他告老还乡时,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,寒风刺骨,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。他非常难过,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,然后捞起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,再放到锅里煮熟,施舍给百姓吃。大家吃了以后,耳朵就都好了,后来每逢冬至,人们就模仿这做“捏冻耳朵”吃,后来就称它为“饺子”。

二、吃馄饨 冬至吃馄饨,最早流行于南宋。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,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,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,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,赵构就赦免了他。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,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,每逢冬至节时,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,从而有了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

气温逐渐下降 随着冬至的到来,气温逐渐低至最低点。寒流的南下使得寒冷的天气笼罩大地,人们感到寒冷的程度逐渐加深。太阳直射点南移,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的角度变得更倾斜,导致日照时间减少,从而使得地表温度降低。这使得气温逐渐下降,天气逐渐寒冷。

昼短夜长 由于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人们可以明显感到冬至时日照时间的短暂。白天时间逐渐减少,夜晚时间逐渐增加,使得白天的光线变得稀薄,夜晚的黑暗更为浓重。这也意味着动物和植物的活动时间减少,许多生物开始进入冬眠状态以节省能量。

点击数:
分享到

商丘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